(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走进位于河北省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的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一千多平方米的洁净厂房令人眼前一亮。“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亦庄,研发团队成员均为来自清华、北大的博士及博士后。前几年,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转化,公司总部开始在河北寻找转化基地。经过多方实地考察,最终我们选择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公司董事长孙志娟介绍,2018年公司入驻以来,发展迅速,年营业额从2018年的900多万元增长为今年的4000多万元。
“不只是市场份额扩张了,该公司研发的细胞新药未来的全产业链将在保定落户,成为保定的一粒‘金’种子。”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
2015年4月28日,作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张曙光和另外3位同事自此开始了北京和保定的“双城”生活。“8年来,通过持续推进中关村与保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该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协同发展路径,累计吸引336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入驻企业累积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知识产权10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位。”张曙光自豪地说。
“中关村创新基因的植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类中关村’服务。”张曙光介绍,中心致力于将中关村资源与当地相融合,在合作、协同过程中搅动活水,产生新动力,培育新动能,因此,在服务中始终突出一个“互”字,强调本土化,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做好北京研发、河北生产、服务首都、联动雄安等各项工作,为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架起桥梁。
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入驻企业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 其主导产品“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的神经系统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这项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同时将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系统的产业化;意味着保定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医、车、电、数、游”优势产业不断聚集。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团队研制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原型机,并与入驻企业合作进行中试,一试就是5年。” 张曙光说。“中心帮我们与多家上游公司合作,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瓶颈问题,这里已形成了一条医疗器械产业链,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该企业负责人史文宝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一楼,“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可实现工商查询、税务查询等服务。一名入驻企业财务人员正在自助机上办理增值税发票领取业务:“不用出楼,就能把日常业务办妥,真是太方便了。”与传统政务窗口不同,这里人机交互的操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企业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中心还与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成立了河北省(保定·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聘请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助力园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西北5公里处,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3座高楼刚刚封顶,将于本月底交付使用。
“作为保定市第一个以数字经济命名的产业园区,园区将以数字平台为载体,数字化管理为基础,中关村运营服务为主线,推动保定数字经济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保定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高地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引领地。产业园2026年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保定发展新地标。”张曙光说,3座大楼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还没建完就销售了60%,吸引了北京、天津、廊坊、石家庄等地近200家意向签约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