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中国华融发布业绩预告:经初步测算,该集团2022年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276亿元左右。其中,2022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实现减亏101亿元左右。
当晚,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就市场关注问题答记者问,围绕加入中信集团以来的工作成效、主业转型情况、化解风险等市场关切一一回应。
三大因素导致业绩亏损
(相关资料图)
中国华融在公告中解释了影响全年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值下降形成较大浮亏;二是优化调整业务布局,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则及收入阶段性减少;三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
去年8月,中国华融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华融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为147.42亿元,同比减少55.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为188.66亿元。
这也意味着,中国华融在2022年下半年延续了亏损态势,但亏损程度略有好转。据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介绍,2022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实现减亏101亿元左右,形成了整体向好趋势。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华融通过采取定战略、明方向,促协同、强主业,推改革、选人才,稳融资、优结构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化险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新闻发言人称。
引入战投后已实施六项改革
2022年3月,中国华融引入中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随后,中国华融制定了“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一三五”战略目标,其转型发展有了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一三五”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展广受外界关注。据新闻发言人介绍,在这一年间,中国华融实施了六项改革:一是优化决策机制;二是优化风险管理机制;三是优化审批机制;四是优化组织架构设置;五是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六是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2022年下半年以来,华融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明显好转,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经营发展大局稳定,整体向好的趋势已经形成。”新闻发言人称。
不良资产主业规模占比提升
新闻发言人对中国华融主业转型情况进行介绍。他表示,2022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主要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主业聚焦。2022年中国华融积极发挥逆周期救助作用,处置类业务收购和市场成交规模保持领先,主动采取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提升处置效益,实现处置回现超过300亿元。
二是结构优化。不良资产主业规模占比大幅提升。重组类业务稳健投放,实质性重组业务新增投放占比达79%。积极运用重组盘活手段,加大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投放。
三是转型加快。业务题材推陈出新,破产重整、央企国企改革、房企纾困、上市公司纾困、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等业务多点开花,有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
四是渠道拓展。强化“总对总”营销,延展行业头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社会投资者等客户群。
五是协同突破。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会同中信集团成员单位实施某地产项目风险隔离,实现协同化险零的突破。落地了一批保交楼、保民生的典型协同项目,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纾困化险模式。支持中信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等。
多管齐下化解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救助性金融功能。新闻发言人也对中国华融的风险化解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华融已投放的房企纾困项目27个,预计相关项目将保障约3.7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约92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在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面,2022年中国华融落地全国第一单中小银行不良处置试点项目。全年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306亿元。例如中国华融吉林分公司参与了吉林银行某不良资产包收购,最终竞得吉林银行22.4亿元资产包,缓解了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压力。
在支持国企改革和民企纾困方面,中国华融针对企业资产剥离、产业整合、破产重整等需求,发挥救助性金融功能,稳经济、保民生。例如中国华融河南分公司助力河南某能源国企化险纾困,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企业受疫情及油价波动影响导致的亏损,通过整体债务重组,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现金流,提高资产质量,帮助企业实现扭亏增效,于2022年实现盈利并创下近10年来最好水平。
2023年要拿出“开局即冲刺”的劲头
据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介绍,2022年,中国华融全力实现“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一三五”战略目标。2023年中国华融将牢牢把握“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公司“一三五”战略,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经营管理、改革创新、队伍建设。
一是坚定信心,强化战略引领。进一步聚焦主业、回归本源,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为三年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五年成为行业标杆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依托协同,形成特色优势。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在部分细分领域培育专属竞争优势,打造特色化、差异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三是聚焦主业,提升发展质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布局,在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基础上,扩大高质量新增投放,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同时强化融资管理,筑牢流动性安全底线。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业务管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生活力,优化系统建设,推进降本增效,增强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