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中瘫痪时,庄上人都以为他媳妇会走的。十年了,玉巧说到做到,把昌中服侍得开开心心,是人见人夸的好人啊。”在江苏省泗阳县爱园镇果树实验场四组,提起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丈夫的唐玉巧,村民们纷纷夸赞不已。那么,唐玉巧到底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何以赢得了村民们如此赞誉?
(资料图)
唐玉巧推着瘫痪的丈夫散步
丈夫“落难”,她承诺“做永远的同林鸟”
唐玉巧今年52岁,1992年嫁给小她一岁的张昌中。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甜蜜的小日子。
就在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场灾祸从天而降。2013年9月17日,张昌中爬到果树上摘梨子,不料树枝“咔嚓”一声断了,他被重重地摔落下来,伴随着腰椎间一阵剧痛,张昌中眼前一黑昏了过去。这一天,对于唐玉巧是个黑暗的日子,她感觉天塌下来了。
唐玉巧在照顾瘫痪的丈夫
醒来时,张昌中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唐玉巧拿过当年的病历说:“他摔伤后,我火速把他送到县医院,而后又转到淮安医院抢救。”医生诊断是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脱位,下肢感觉丧失。当天做了手术的他,命是保住了,但腰部以下全部瘫痪。手术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和借来的十几万元。
回家后,张昌中整日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唐玉巧为了照顾他,地种不了,工打不了,经济来源也没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唐玉巧柔弱的肩膀上。
更让唐玉巧焦虑的是,那年恰逢儿子高考被省内一所大学录取,儿子担心母亲受苦,家里没钱上大学,一度想放弃学业。唐玉巧对儿子说:“想改变命运,就得好好读书,你不要有压力,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丈夫瘫痪、孩子上学的双重压力,让唐玉巧一夜之间白了头。县残联每月六七百元的救助金,仅够维持生活,孩子上大学数万元的费用哪里来?
就在唐玉巧近乎崩溃之时,夫妻两头的兄弟姊妹伸出了援手,你一万,我两万,凑足了孩子上学的钱。兄弟姊妹的无私帮助,给了唐玉巧极大的心理慰藉,帮她度过人生至暗时刻。
此时的张昌中,瞅瞅自己,看看妻子,心想“你飞吧”,可又不敢说。早就看出张昌中心思的唐玉巧,对丈夫说:“你是为这个家才受伤的,你放心,我不会丢弃你走的;随你能不能站起来,我都会照顾好你,做永远的‘同林鸟’。”
十年护理,她把自己逼成了“全科保姆”
承诺,是一份安慰,一份力量,一份希望,更是一种责任。十年来,唐玉巧践行诺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腰部以下失去知觉的张昌中,双腿不停地抖动,大小便无法控制。刚出院的头两年,唐玉巧每天要请村医给丈夫挂水换小便条,医生不收钱,唐玉巧感觉不好意思。一次,张昌中小便条滑落,肚子涨得难受,而医生又外出不在家,唐玉巧决定自己试试。她在电话里根据医生的指导,挂水,插小便条,一步步操作,竟然学会了。打那以后,唐玉巧就成了张昌中的“私人护士”。
唐玉巧在给丈夫泡脚
服侍病人,除了勤快,还需要体力和毅力。张昌中长年卧床,身上容易生褥疮,必须勤翻身勤擦洗。唐玉巧说:“最难的是,他一米七几的大个子,一百七八十斤重,我一米六的女人,拼尽力气才能翻动扶起他,每天要翻身二三十次,到晚上我的腿脚胳膊酸痛要命。”
姊妹和儿子怕她累着,买了两张护理床。唐玉巧把两张床摆成90度,与丈夫搭头睡,睡梦中常被张昌中“跟我翻身啊”叫醒。
唐玉巧的家院,有个铁架搭成的三角棚。唐玉巧每天四次把丈夫推进洗脚泡脚,给他捶腿捏脚,疏通活络血脉,帮他锻炼双臂筋骨。“夏天一天洗两遍澡,天冷就用塑料圆筒套住三脚架给他洗澡,每周至少洗两次,比正常人还洗勤快,换下的衣服当天洗晒。”性格活泼开朗的唐玉巧,还经常给丈夫洗头、刮胡子、剪指甲,村上人都说唐玉巧就是张家的“专业保姆”。
张昌中大小便没有知觉,是最难伺候的。唐玉巧说,为了帮助丈夫恢复,平时经常买蛋、肉、菜做好喂给他吃,像“营养师”一样换着花样不重茬,全面给他增加营养。同时,唐玉巧每天帮张昌中揉肚子,预防减轻便秘。经过精心护理,张昌中手臂有劲了,自己能吃饭了,这让唐玉巧更有信心了。
“御用理发师”,是张昌中给妻子起的。当初,都是请剃头匠来家里,可时间久了,理发师照顾门市客人不愿来。没办法,唐玉巧自己买了个电推子,尝试着给张昌中理发,发型越来越好看。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张昌中打趣道:“御用理发师,方便省钱贴心。”
病人都古怪,张昌中也不例外。为消遣时间,逗他开心,唐玉巧在床前墙壁挂上电视,教他抖音,说好话给他听,让他快乐。丈夫卧床久了觉得发闷,唐玉巧就早晚推他到门口彩虹路遛弯散心。蓝天白云下,留下了夫妻俩一路说、一路笑的最美身影。
多重身份,她在角色变换中演绎“爱的奉献”
女儿,儿媳,妻子,妈妈,婆婆,奶奶,是唐玉巧的六种身份。她说,我不想做“百变金刚”,而是做“柔美的水”,滋润一家人,快乐一家人,幸福一家人。
张昌中出院时,医生和兄弟姊妹怕唐玉巧承受不了,都不敢讲张昌中站不起来的实情,直到前年才说出真相。唐玉巧说:“他三年没好,我就有数了。他什么时候能站起来,不考虑,为人要对得起良心,每一天都让他开心,做个好妻子。”张昌中听了,眼泪汪汪,颤抖着嘴唇说:“这辈子,亏欠她太多啦。”
唐玉巧在给丈夫理发
有人说:“婆媳是天敌。”唐玉巧的婆婆却说:“好儿子不如好媳妇,玉巧比自己亲闺女还贴心。”去年,87岁的婆婆王霞英感染新冠,高烧三十九摄氏度。唐玉巧拖着感疫的身子,和几个姊妹昼夜轮流服侍婆婆,让婆婆渐渐康复。王霞英说:“七八天没下床,辛亏儿媳妇伺候,要不就‘海’了。全场人都夸她,没有不夸她的。”
儿媳妇李芹做“月子”,正值新冠肆虐。唐玉巧照顾完丈夫,再照顾婆婆,还要照顾儿媳妇“月子”和刚出生的孙子。那阵子,儿媳妇也感染了,唐玉巧也感染了,唐玉巧一日三餐,尽量让儿媳妇吃得有营养。儿子儿媳也懂得感恩,帮着照顾张昌中,还上街买好吃的给爸妈吃。村民羡慕道,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娘家在本场的唐玉巧,因为要照顾丈夫,平时难得回家孝敬父母。相反,都是父母过来看望她们。遇到父母生病的时候,唐玉巧也是“来去匆匆”。
唐玉巧的诚信、善良和大爱,赢得了村民的口碑,成为村民眼中的孝媳、贤妻、良母。76岁的徐泽荣说:“玉巧娘家人就好,她遗传好家风,除了把昌中照顾得好,护理得干净卫生,处人处事更是没得说,从没和人红过脸,一庄子都夸她人品好。”
唐玉巧说,“假如时间回流,我还会选择不飞,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朴素的话语,平凡的举动,彰显出农家女唐玉巧的真诚大爱。
通讯员 张耀西 林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高峰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