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修复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变革,金融业应随之相应转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更直面迅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不断攀升的客户期望和日臻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升级。
5月25日,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信用发展论坛在苏州举办,本次论坛以“信用赋能债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在经济修复时期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把握投资机会,在双碳目标下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的整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话题进行探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会上,联合信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余雷发表了对2023年城投债信用风险观察与展望,结合2022年城投企业年报与相关趋势数据总结出债务化解五大信号。
在城投市场运行方面,余雷指出,当前区域融资分化仍然明显。2022年发行规模增量下降,发行量为2021年的90%,净融资规模1.15万亿元,仅为2021年全年的51%(2020年、2021年净融资均在2.2万亿元左右),特别是二季度以后净融资出现显著回落。2023年城投融资整体平稳,东部圈层及中部省会经济圈、川渝地区融资净流入较多,部分重点网红地区如天津市融资边际改善,而云贵、广西、东北、西北(不含新疆)净融资趋弱。
区域分化还体现在估值方面。余雷提到,2022年前十个月,高负债省份AAA级债券利差持续高位,中东部地区各级别利差持续走低至历史地位,AA级分化明显,山东及中西部地区AA级利差维持高位。从2022年11月中旬到年底,整体收益率快速拉升,且级别越低上升速度越快,区域分化仍在持续。就2023年前五个月来看,目前估值整体修复,优质区域低评级债券修复明显,弱区域“骑虎难下”。“去年债券市场调整使得资金流向分化更为极端,到今年市场仍处于整体恢复状态,从不同级别、不同期限的弱区域利差表现来看,中长期的城投债收益率依然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的水平。”余雷表示。
综合2022年年报来看,余雷观察到,2022年城投企业债务增速已从2020年的最高点连续两年回落至低位,但负债水平进一步抬升,多数省份现金收现比回落、短债占比提升,这与2022年城投债发行受到严监管有关。债券募资用途不断向偿还债务存量集中,遏制新增债务、消化存量债务成为监管对城投发债审核的考量重点,与此同时,稳基建压力下多数省份城投仍面临较大金额的资本支出压力,弱区域筹资现金流面临压力相对更大,整体而言城投短期偿债能力呈现弱化趋势。
展望城投行业风险,余雷表示,2021年以来城投隐性债务化解已进入第三阶段,即监管趋严、以“控增化存”为核心,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并加强对城投债券的监管,实现全域无隐形债务试点与建制县试点扩容的共同推进。
当前,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依然是各地政府2023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解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与预算报告,余雷发现目前政府债务化解有五大信号。
化债进度方面,多地超额完成化债任务,隐性债务清零目标正在推进中;化债压力方面,部分区域自曝省域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少数市县任务艰巨;化债举措方面,多个省份通过借新还旧、争取金融机构展期、降息等方式来缓释债务风险;平台治理方面,多个省份表示全面加强对融资平台举债的管理力度,对平台公司融资行为进行监控约束,“这意味着城投公司向市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余雷表示。此外,在非标风险方面,目前融资门槛低但风险隐蔽性强的非标融资已成为部分区域化债关注中的重点管控内容。
另外,在当天的论坛上,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在致辞中提到,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下,如何打造健康、可靠、透明的信用体系成为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苏州市及下辖的金融机构、企业都深刻意识到信用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波表示,在新时期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赋予了债券市场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而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评级机构和风险预警机构,面对新时期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将运用信用的力量赋能债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化解存量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债券融资和投资的市场化进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