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306名选手获金、银、铜牌,341名选手获项目优胜奖
赛场练兵,以技艺切磋淬炼工匠精神
(资料图)
6月18日,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在这场面向职业技能人才的盛会上,来自全省的选手亮出绝活、切磋技艺。此次比赛,1393名参赛选手中,共306名选手获得金、银、铜牌,341名选手获项目优胜奖。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实力雄厚,也是职业技能人才大省,全省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379万。此次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我省技能人才水准的“练兵场”,也是推进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选手们在赛场精益求精,比学赶超,在交流切磋中诠释工匠精神,实现技能和眼界的“双提升”。
在塑料模具工程赛场,参赛选手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完成产品建模工作。在这项比赛中,他们要依据比赛图纸和要求完成产品建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装调、注塑试模等工作。
“赛项中包含了模具专业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能够将这些赛项全部完成的选手,专业水平无疑都十分优秀。”塑料模具工程赛项裁判长余水晶告诉记者,根据过往比赛经验,并不是所有选手都能在比赛结束时完成模具产品,所以这种赛项设置很考验选手的综合素质。而选手在赛事中获奖,意味着熟练掌握了全流程的作业技术,这类人才非常受企业、高校欢迎。
来自青岛市技师学院数字网络技术学院2019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于平灏,参加了电子技术项目(世赛)。“这次比赛给了我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比赛的时候,我在焊接方面遇到了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技术,很开眼界。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非常强的对手,我们成了朋友,在今后的技术学习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郭达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授课教师,也是此次比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国赛)的参赛选手。“这个赛项的重点在于‘智能化’,通过参加比赛,我们能够将学习到的前沿技术应用到教学流程中,让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变化,让更多学生了解并掌握毕业后将面临的行业技术趋势。”
在赛场上,许多参赛选手是来自职业技能院校的师生。各院校活用竞赛对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更好培育职业技能人才,我省各职业技术学校也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师顶岗实习、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让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方向接轨。“在校内,我们设立了20余个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还设立了67个校外教学基地、22个产教融合基地,推进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与西门子、太阳纸业等多家公司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以签订校地战略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开展良好合作等形式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坚持校企合作发展,实施产教融合育人,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生产无缝衔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副院长董振涛说。
赛场一角,一处模拟的照护病房吸引了许多观赛者的眼球。病房内,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的选手要根据设定脚本情景照料“患者”。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照护需求,健康与照护赛项是为了培养更多照护专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场地经理李梅对记者说。
此次大赛赛项设置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业态、新领域,注重智能化建造,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网络安全、机器人系统集成、数字建造等领域,注重引导、培育发展新业态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育更多高端制造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在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聊城市人社局职建科科长姜伟说。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