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如约来到肥东小麦田间地头,开始跨区作业
(资料图)
肥东县包公镇万安村,500多亩小麦地从高空俯瞰,像是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四台收割机正在紧张忙碌着。一个月前,种粮大户徐厚建通过网络平台,预约了滁州市定远县的四位职业“麦客”。前几天,他们从安庆、滁州驱车数百公里,如约来到万安村,开始跨区作业。
与此同时,在肥东县石塘镇富光社区,两台从芜湖调运过来的收割机刚到麦田,来不及休息,凌晨一点多就投入到收割中。这是两名来自黑龙江的职业“麦客”,在合肥迎来丰收季之时,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争分夺秒,努力打赢这场“麦子保卫战”。
提前预约的“麦客”如约而至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
“麦客”,曾经是指在麦收时节,手拿镰刀替别人割麦子赚钱补贴生计的一群人。哪里有丰收,哪里就有“麦客”的身影。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收割机手成为现代“麦客”,在全国各地间奔走,成为“追着”丰收走的职业人。
从家吃完早饭,徐厚建就急忙赶到自家麦地里,5月31日他从滁州请了几个“大家伙”帮自家收麦,此刻正在地里轰鸣作业。在麦田间,徐厚建看到四台收割机并排行进,每割完一小块地,都要回到田埂,将收割机上方的管道对准运粮车的车斗,麦粒随即倾泻而下。
收割机的发动机喷出热浪,徐厚建稍一靠近,卷起的烟尘就扑到脸上,其中混杂着土灰和细碎的麦茬。“这四台收割机都是提前一个多月通过朋友介绍来的,他们要在这待上一周的时间。”
来到万安村的四位“麦客”是两对夫妻,这次来肥东之前,他们已经在安庆忙活了一个星期,徐厚建指了指在收割机旁边站着的师傅,“他姓高,干活麻利,人也爽快,我们村里的农户都找他。”
趁着收割机卸粮的功夫,记者坐上了这位高师傅的驾驶室。只见车门上贴着黑膜,在夏季工作时也能阻挡部分阳光。驾驶座顶上装上了空调,这已成为近年来收割机的标配,炎热的天气,农机手工作时也能感受到一丝清凉。在驾驶座旁边是一个零食箱,火腿肠、矿泉水,还有已拆封的一盒饼干。为了抓紧时间抢收,高师傅会规划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时可能工作四五个小时才“熄火”,肚子饿了就靠零食来充饥。
习惯了与收割机打交道,高师傅的话并不多,以前自己家里农忙割小麦都是靠人工完成,往后存了点钱就买了收割机,没想到一来二去就成了“麦客”。细算起来和老婆在外奔波都有10个年头了。每年从5月份开始,就开始了他们的“浪漫旅行”,奔走全国多个省份,收割机已经更新过3次,除了省内的城市外,他们还会去河南、江西等地。
每去一个地方,住宿都是高师傅绕不开的话题。一般就在村里农户家中简单洗漱,睡觉会直接住在有卧铺的运粮车里。刚开始也特别不习惯,出门在外还这样“委屈”自己,但到了后来,结束一天的工作只想躺下来休息,“估计让我睡地里,我都能马上睡着。”
因为“活干得好”,高师傅取得了农户们的认可,早在麦收季开始前,便接到许多地方农户打来的预定电话,随着科技进步,他的跨区作业也不再只是割麦子,也包括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也成为种粮大户的好帮手。
黑龙江“麦客”跨越千里来到合肥
对于李利来说,今年去过的地方比往年都多,他的业务首次由北方开拓至南方。于是,他5月中旬就从黑龙江出发,比之前早一周开始“赶场”。
麦子还没成熟,李利就从黑龙江收拾行李,像以前一样检查好机器,特意备上易损配件,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麦收工作。
跨区作业不仅路途奔波,而且需要提前做好攻略,先去哪个城市、停留多久都格外讲究。但在李利看来,每年能够和不同地方的农户像老朋友一样“唠嗑”,已经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如果要是突然缺席,反而不适应。
前两天,李利才完成芜湖的小麦收割,本想好好休息两天,一看天气预报,他就知道要来活了。“干我们这行的,大家都能吃苦,也不轻易喊累,但就是怕下雨。”
6月4日凌晨,李利来到了肥东县石塘镇富光社区,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赶紧去麦地开始工作,如果再不抢收的话,一旦下雨就不堪设想。在他看来,现在收割机的工作效率都很快,按照一小时割10亩地来算的话,也是能够完成任务。
谈及收入,李利也很坦率,遇到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完成150亩地,按照一亩地60元算的话,收入也还可观。“这段时间天气不好,各地都在抢收,所以也格外忙碌些。”有时两个农机手轮流休息,努努力能干到200亩。大多数情况下,一天完成50亩地能保本,干到100亩地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每次跨区作业,李利的妻子也都陪着一起,除了相互照应外,她也有着自己的任务——提前用米尺量地,确定麦地面积和费用,这也是与农户沟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是这两年,李利听说只要在车上安装北斗导航定位仪,一趟作业下来,数字同步显示。二话不说就赶紧安装了一个,妻子也不用那么辛苦,车子也更加智能,数据还精准。
在外打拼多年,从北到南,李利也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乡村的道路更宽了,农户家也都盖起了二三层小楼房,种地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小麦入仓 合肥的农户脸上笑开颜
粮食颗粒归仓,徐厚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在6月中旬左右完成小麦收割,这一年的辛苦就不算白费。
前段时间天气预报显示,今年麦收期间,合肥阴雨天气较多,将影响小麦的生长,也会对麦收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能赶在雨前将地里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淋过雨的小麦会发芽。“这大半年等于白干了,经济损失惨重。”
为赶在大雨来临前,将这些金灿灿的小麦及时、安全地收割入库,连日来,合肥趁着降雨空窗期,夜以继日,全力抢收小麦。
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近2万台,协调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设立跨区作业绿色通道,在主要路口、小麦主产区各乡镇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为外来“麦客”提供服务。
李利在合肥忙活了几天,虽然这次遇到不好的天气,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小麦也都顺利归仓,看着农户脸上露出笑容,他自己也很开心。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文 高勇/图 通讯员 黄燕飞